![](/statics/images/zh_12.png)
![](/statics/images/zh_16.png)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是泌尿外科专业高级学术性医学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泌尿外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与泌尿外科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读者对象主要为本专业的中高级医务工作者和相关的科研工作者。 本刊主要...查看详情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
- 06-16
回首中华医学百年,再创江西...
- 10-24
历史暗夜中的一盏明灯
- 10-13
百年魂、中华梦,勿忘初心、...
- 10-13
医者典范 总编楷模
- 10-13
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
- 06-26
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
- 06-01
第十二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
- 03-16
中华医学会召开“FISH技术检...
- 01-14
卫生部第三类医疗技术管理规...
- 10-28
中华医学会召开“液基细胞学...
- 08-31
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 朱再生 [1] ; 叶敏 [4] ; 施红旗 [2] ; 周一波 [3] ; 陈良佑 [1] ; 刘全启 [1] ; 孙鹏 [1] ; 胡洋 [1] ; 张春霆 [1]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3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年龄49~77岁,平均65岁。术前PSA值3.7~52.0μg/L,平均14.7斗g/L。术前活检Gleason评分5~10分,平均7分。危险因素分级低、中、高危组分别为44、31、28例。103例均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扩大分区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将盆腔淋巴结按解剖部位分为5组9区:髂外组、髂总组、闭孔组、髂内组,每组左、右侧各为1区;骶前组为1区。比较各组切除的淋巴结数目、转移率、转移密度及分布情况。结果本组103例,共切除淋巴结2136枚,每例切除淋巴结13~37枚,平均21枚。22例(21%)发生淋巴结转移。低、中、高危组的转移率分别为2%(1/44)、26%(8/31)、46%(1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淋巴结转移率由高到低分别为髂内组59%(13/22)、闭孔组50%(11/22)、髂外组36%(8/22)、骶前组14%(3/22)、髂总组5%(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密度由高到低排列为闭孔组37%(19/53)、骶前组33%(3/9)、髂内组28%(21/74)、髂外组25%(8/32)、髂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时,对低危患者可不实施扩大分区盆腔淋巴结清扫,中高危者必须行淋巴结清扫;对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密度均较高的闭孔、髂内和髂外区域必须清扫;术中对骶前区域要重点检查,如发现可疑淋巴结要完整清扫;髂总区域不必常规清扫。
关键字: 前列腺肿瘤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