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是泌尿外科专业高级学术性医学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泌尿外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与泌尿外科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读者对象主要为本专业的中高级医务工作者和相关的科研工作者。 本刊主要...查看详情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
- 06-16
回首中华医学百年,再创江西...
- 10-24
历史暗夜中的一盏明灯
- 10-13
百年魂、中华梦,勿忘初心、...
- 10-13
医者典范 总编楷模
- 10-13
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
- 06-26
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
- 06-01
第十二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
- 03-16
中华医学会召开“FISH技术检...
- 01-14
卫生部第三类医疗技术管理规...
- 10-28
中华医学会召开“液基细胞学...
- 08-31
Ⅱ型von Hippel-Lindau病遗传学特点及外科处理
作者: 赵欣 ; 徐维锋 ; 李汉忠
摘要:目的提高von Hippel-Lindau(VHL)病的诊疗水平。方法ⅡB型VHL病家系1例。40岁男性患者1例,左上肢麻木6个月,发现腹腔多发占位3个月。头部MRI示脑部多发占位;腹部CT提示左肾下极肿瘤,胰尾部肿瘤,腹主动脉旁肿瘤,左肾上腺肿瘤;眼底检查提示视网膜多发成血管细胞瘤;PET-CT提示腹部多发高摄取病灶;系谱分析提示明确的家族史;基因检查提示VHL基因种系突变。行手术治疗,并对家族成员进行基因筛查。结果一期手术切除脑部肿瘤,二期后腹腔镜下切除腹主动脉旁肿瘤、左肾上腺肿瘤和左肾肿瘤。脑部肿瘤病理报告为成血管细胞瘤。腹膜后肿瘤分别为左肾透明细胞癌、副神经节瘤、左侧嗜铬细胞瘤。截至2012年6月,术后6个月复查未见明显异常。系谱分析提示4代30位成员中,发病者9例(30%)。6位成员接受基因筛查,5例(5/6)有基因突变。4例(4/5)突变位点为3处,3例(3/4)已经发病,1例(1/4)未发病成员经影像学检查发现脑部多发占位;另1例(1/5)突变位点仅1处,检查未见明确病变。4例有3个突变位点者,突变位点在3号染色体短臂25区1号外显子,均为杂合突变,分别为295位、337位核苷酸T→C、337位核苷酸T→A,导致第98位、第112位、第112位编码氨基酸分别由酪氨酸突变为组氨酸、由酪氨酸转变为组氨酸、由酪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酸。仅有1个位点突变者,突变位点为VHL基因1号外显子的295位核苷酸T→C,导致第98位编码氨基酸由酪氨酸突变为组氨酸。结论VHL病为遗传性疾病,常呈家族性、多器官发病。基因诊断能够发现早期无症状患者,对有基因突变而未发病的家族成员,需要严密监测。外科治疗应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可以一期切除多处病变。Ⅱ型VHL病多合并嗜铬细胞瘤,对此类患者,应首先处理嗜铬细胞瘤。
关键字: Hippel-Lindau病 系谱 家系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