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是泌尿外科专业高级学术性医学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泌尿外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与泌尿外科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读者对象主要为本专业的中高级医务工作者和相关的科研工作者。 本刊主要...查看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过刊浏览 > 2011 > 03 >

肾源性腺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 王爱香 ; 畅继武 ; 张淑敏 ; 李建民 ; 张新 ; 赵津辉 ; 杨宇明 ; 边永香

摘要:目的探讨肾源性腺瘤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经病理确诊的肾源性腺瘤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56(37~78)岁。对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11例肿瘤发生于输尿管2例,膀胱9例。9例膀胱肾源性腺瘤中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8例。发生于输尿管2例分别行右输尿管镜检术及左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患者术后病理确诊为肾源性腺瘤8例,非典型性肾源性腺瘤2例,肾源性腺瘤恶变1例。镜下肾源性腺瘤表现为典型的肾小管样形态;非典型性肾源性腺瘤细胞核大、深染、核仁明显及核分裂象;肾源性腺瘤恶变者局部瘤细胞保持典型肾源性腺瘤的基本组织结构,周围同种形态的细胞失去细胞间黏附力,呈弥漫实性生长并侵犯浅肌层。非典型性及恶变者3例分别定期行羟喜树碱、吡柔比星及表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11例患者平均随访46(24~104)个月。复发I例,死于其他疾病1例,未复发9例。结论肾源性腺瘤临床少见,临床症状及膀胱镜检查均无特异性;病理形态学与肌浸润行为证据上提示肾源性腺瘤可以恶变;治疗以局部切除为主,非典型性和恶变者进一步行膀胱内定期灌注治疗;肾源性腺瘤术后需长期密切随访。


关键字: 肾源性腺瘤    病理学    临床    恶变      


上一篇:肾盏憩室及其并发症的外科处理
下一篇:肾癌多中心病灶和假包膜外肿瘤浸润的病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