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简介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是泌尿外科专业高级学术性医学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泌尿外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与泌尿外科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读者对象主要为本专业的中高级医务工作者和相关的科研工作者。 本刊主要...查看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过刊浏览 > 2011 > 04 >

膀胱副神经节瘤诊治特点分析

作者: 邓建华 ; 李汉忠 ; 严维刚 ; 徐维锋 ; 张玉石

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诊治特点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6月至2010年3月11例确诊为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6例。年龄14~66岁,平均39岁。9例有间断发作的用力排尿后的阵发性高血压、心悸及晕厥,11例均有出冷汗、头痛及头晕等症状。11例均行24h尿儿茶酚胺水平测定,5例行甲襞微循环监测;11例均行B超、CT和(或)MRI检查;^131I-间位碘代苄胍(MIBG)显像阳性4例,奥曲肽显像阳性7例,PETCT阳性发现者1例。UICC膀胱肿瘤分期T1 1例、T2 5例、T3 4例、T4 1例。结果1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腹腔镜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等手术治疗,1例术后接受^131I-MIBG治疗。在内镜下切除肿瘤时血压升高8例。术后儿茶酚胺水平恢复正常10例。病理学检查主要特征性为巢状细胞排列成“细胞球”,周围包绕血窦。有盆腔淋巴结及肝、结肠转移1例。11例随访3~291个月,平均45个月。复发3例,再次切除,1例接受MIBG治疗;多发浸润及远处转移死亡1例。结论40岁以下患者有头痛及排尿性晕厥、冷汗、心悸和血尿典型四联症的表现,应高度考虑膀胱副神经节瘤可能。^131I-MIBG和奥曲肽显像有助于定位诊断。进展性T3以上、多灶性肿瘤以及CgA阳性表达是复发和转移的高危因素。肿瘤无法切除者用化疗药物和^131I-MIBG治疗可控制高血压和延缓疾病进展。


关键字: 副神经节瘤    儿茶酚胺    高血压    排尿性晕厥    膀胱肿瘤      


上一篇: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处理
下一篇:神经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大鼠膀胱中的生长及表达